1948年召开的第九届国际计量大会作出了决定,要求国际计量委员会创立一种简单而科学的、供所有米制公约组织成员国均能使用的实用单位制。1954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采用米(m)、千克(kg)、秒(s)、安培(A)、开尔文(K)和坎德拉(cd)作为基本单位。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将以这六个单位为基本单位的实用计量单位制命名为“国际单位制”,并规定其符号为“SI”。以后1974年的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又决定增加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作为基本单位。因此,目前国际单位制共有七个基本单位。
国际单位制有两个辅助单位,即弧度和球面度。
SI导出单位是由SI基本单位按定义式导出的,其数量很多,在这里列出其中三类:用SI基本单位表示的一部分SI导出单位;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用SI辅助单位表示的一部分SI导出单位。
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总共有19个。有17个是以杰出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如牛顿、帕斯卡、焦耳等,以纪念他们在本学科领域里作出的贡献。同时,为了表示方便,这些导出单位还可以与其他单位组合表示另一些更为复杂的导出单位。
国际单位制是计量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特别是七个基本单位的复现、保存和量值传递是计量学最根本的研究课题。
SI基本单位
长度: 米 m
质量: 千克 kg
时间: 秒 s
电流: 安[培] A
热力学温度: 开[尔文] K
发光强度: 坎[德拉] cd
物质的量: 摩[尔] mol
SI辅助单位
平面角: 弧度 rad
立体角: 球面度 sr
SI导出单位
频率: 赫[兹] Hz
力,重力: 牛[顿] N
压强: 帕[斯卡] Pa
能量;功;热: 焦[耳] J
功率;辐射通量: 瓦[特] W
电荷量: 库[仑] C
电位;电压;电动势: 伏[特] V
电容: 法[拉] F
电阻: 欧[姆] Ω
电导: 西[门子] S
磁通量: 韦[伯] Wb
磁通量密度、磁感应强度: 特[斯拉] T
电感: 亨[利] H
摄氏温度: 摄氏度 ℃
光通量: 流[明] lm
光照度: 勒[克斯] lx
放射性活度: 贝可[勒尔] Bq
吸收剂量: 戈[瑞] Gy
剂量当量: 希[沃特] Sv